公民运动时代 北京对台新挑战

范世平/ 联合报/2014/3/31

服贸争议,北京万万没想到,这明明是「对台让利」,竟让几十万人为此上街头。北京对台工作已经出现新挑战。

首先,这打乱了北京的规划,原本张志军希望在四月成为首位访台的国台办主任,如今被迫延后。而他可能在此行宣布两岸办事机构人道探视权问题的解决方式,沟通马习会的可能方案,也都必须延宕。

其次,服贸要如何走下去?如立院逐条审查后内容有所修改,势必重启谈判,北京是否配合?还要让利多少?国台办要如何面对其他部委与企业的质疑及反弹?事实上,三月廿四日北京「环球时报」呼吁不能在服贸重谈上「让步」;廿六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希望台湾社会也能深切体会大陆民众的感受,都显示陆方态度。北京更担心即便重谈有结果,台湾民众会买账吗?

第三,此次服贸遭强力反弹,加上日后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则货贸协议也难轻易过关。更遑论还有北京希望签署但具敏感性的两岸文化协议与政治协议,都将寸步难行。而北京最后是否索性废除服贸,值得观察。因如此两岸经贸关系将出现从一九九一年以来的首次倒退,这对北京对台强调「先经后政」来说,将使得两岸长期停滞在经贸阶段摆荡,无法跨入政治阶段。

第四,北京对台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但这次大学生却成为反对两岸交流的急先锋。尤其,他们很多来自台政清交等名校。

第五,北京对台工作已出现结构性盲点。过去各项交流与论坛,多属「菁英活动」,台湾民众觉得遥远。去年八月的廿五万人「白衫军」游行,代表台湾已进入公民运动时代,但包括洪仲丘案、大埔事件、文林苑案等,都是针对台湾内部问题,如今开始转向两岸。这些反服贸的学生,社运经验丰富,思维灵活难测,善于网络动员,精于媒体造势,如果日后两岸协议都必须面对他们的层层检验,则两岸谈判恐进入「沼泽区」。北京要面对的已不是台湾的政商名流,而是一般庶民。过去「由上而下」的宣传模式,面临挑战。

第六,北京担心「逢中必反」已深植台湾社会。台湾与新加坡、纽西兰的自由贸易协议,没人关注。但两岸服贸,懂的人不多,只因与大陆有关,就面临强力反弹。恐怕台湾人真的对大陆充满高度的不信任、威胁感与焦虑,加上缺乏自信,以及「恐统」的政治思维凌驾理性的经济分析,使得反弹四起。而当服贸被等同于独厚财团、陆企入侵与贫者越贫时,则北京希望藉由经贸来达成「两岸同胞一家亲」的「以经促政」目标,就困难重重。

第七,这场抗争引发国际媒体高度关注,特别是香港与日本。由于近年中港矛盾日烈,港人归罪是中港经贸过密所致,不断发出台湾应拒绝服贸的呼声,以免成为「下一个香港」。而中日紧张关系未减,如今台湾大学生竟敢对中国「说不」,全球少见而日本乐见。北京忧虑台、港、日的反中力量,产生了连接点。

今天带领占据立院的学生,几年后有可能是立委。即便他们与绿营有渊源,但如果北京认为他们只是民进党的马前卒,只是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同路人,那恐怕会出现战略判断上的错误。

(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

本文发布在 公民报道.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