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晴一郎:公民要團結起來

 

bkncn-20141020000715976-1020_05411_001_01p (1)

近年在中國各地經常發生了村民與村政府的衝突,市民遊行等的公民維權活動。我也在大陸看過這些活動。在中國沒有集會自由的情況下,他們展開的這樣強烈和韌性的鬥爭在日本也是少見。我認爲他們的活動是值得敬佩的,日本人應該學習他們的勇敢和挑戰精神。

各個維權活動都是表現中國公民維權的正當性,從他們的活動,我能感到中國公民的正當要求和他們頑強不屈的鬥志。但雖然他們的活動有很多共同點,但是他們之間能夠團結起來的太少。即使村民們展開了強烈的鬥爭,也只是一個村的鬥爭,不能形成更大規模的鬥爭。廣東烏坎村的鬥爭,引起國內外很多人的關注,但結果是烏坎的改革只在烏坎,其他的農村包括烏坎的鄰村還是老樣子。

同樣,大陸的不少民間機構也一樣。在大陸從事維權、環保、女權主義等活動的民間機構,他們同一個領域內的同行之間也不容易團結,我常常聽到他們之間互相謾罵,很少有人會推薦給我另一個同行。不同領域之間更沒有關係。比如說,從事環保的民間機構不認識從事維權的有名的民間機構。我說不認識的意思是他們完全不知道那家民間機構的名字,活動的內容。

互相不認識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受制於中國的媒體政策,不能宣傳他們。不少民間機構,只用他們的網站介紹活動的具體地點和時間,但也會受到警察的介入,所以主要向朋友介紹。這樣的話,很難向從事別的領域的人介紹他們的活動。當然在大陸也有一些對別的領域感興趣的市民活動家。例如,從事艾滋病方面的常坤、在立人鄉村圖書館工作的黃賓等不少人士。但他們也常常受到官方的壓制,活動沒有完全的自由。

不團結是大陸市民活動發展上的很大的瓶頸,有很多負面影響。其一,力量有限。其二,即使他們受到警察的壓力,也不能做有效的抗議活動。其三,很多方面的消息侷限,很難把他們自己的活動列爲一般的公民社會的意義上,所以很難設定和發表他們的活動目標。其四,他們要擴大活動範圍的話,只能利用跟政府的關係,這往往使他們變爲「官方化」等的。

不團結的原因應該有很多方面。這不只是在大陸的事情,例如在海外從事民主化等活動的中國人的民間機構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但在大陸的話,不團結的最大原因還是政府的阻礙。這次香港的遊行,我沒看過人數規模那麼大的市民活動,如果在大陸的市民遊行有那麼大人數規模的話,對中國政府的壓力肯定很大。中國政府從來特別警戒公民之間團結起來,形成規模大的勢力。這樣有利於中國政府,但不利於中國公民社會的健康發展。我看了雨傘革命,感到目前中國公民社會最必要的是要團結起來。就是以思想的一致爲團結的前提是跟目前的情況不合適,而是要以團結爲思想。

 

(據東網)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