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習近平為何誤判中美貿易戰?

中國號稱要跟美國打一場“史詩級的貿易戰”,前兩個回合下來,中國已毫無招架之力。剛剛下令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大豆徵收高額關稅,中國的頭號大豆進口商山東日照集團就宣布破產、轟然倒下,這才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近日,《華盛頓郵報》引用美國博欽國際律師事務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吉莫曼(James Zimmerman)的話說,川普繼續將中國逼入死角,“現在沒有出路,川普沒有給中國保留顏面回到談判桌的餘地。通過繼續加碼,川普事實上在公開要求北京無條件投降”。
與此同時,香港《南華早報》刊發了一篇題為《中國應該向川普認輸,減少在貿易戰中的損失》的文章。文章指出,在中美貿易戰升級、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美歐投資限制升級之際,中國內部正展開了一些嚴肅的討論。大家似乎認識到,強硬派此前制定的寶典似乎沒有奏效,北京需要改變戰略。“對北京而言,讓川普宣佈獲勝很困難,也很尷尬。但是,有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止損,以期在未來某個時刻獲利。”
習近平嚴重誤判了國內國際形勢,僅僅就對美國和西方而言,他誤判了川普的願景和決心,誤判了美國兩黨和朝野的同仇敵愾,誤判了美國人堅挺的民意和愛國心,誤判了西方世界牢固的價值同盟關係。這“四重誤判”是被中國“專家”、中國官媒和西方左派媒體“三重誤導”的結果,而在中國目前的極權體制下,這又是邏輯推衍之必然結果。

習近平是“三重誤導”的起點和終點

極權主義的奇妙之處就是,獨裁者本人既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既是災難的起點,又是災難的終點。若沒有習近平的剛愎自用,自然就沒有底下人的投其所好;而沒有底下人的“謊報軍情”,也就不會有習近平的紙上談兵,自以為可以“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上下彼此欺瞞,互相激盪,攜手走向深淵。

 

以中國的“專家”、智囊、智庫而論,長袖善舞、大言不慚的胡鞍鋼、林毅夫之流,學術水平無足道,惟一的長處是“逢君之惡”,卻能風生水起、青雲直上。江、胡時代,基本遵循鄧小平“韜光養晦”之遺訓,他們所作之惡畢竟有限,只能就中國內政問題發明一些“集體總統制”之類的奇談怪論。到了習近平時代,既然主人號稱要“強起來”,奴才們自然要吹吹打打、炮製五彩斑斕的肥皂泡。於是,“中國超越美國論”大行其道,習近平飄飄然地以為真的可以向美國“亮劍”、逼美國讓位了。
以中國官媒或黨媒而言,在缺乏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環境下,那些沒有充分市場化的媒體,其生存的第一原則就是如何察言觀色、揣摩上意,既然“媒體姓黨”,就竭盡所能扮演“喉舌”之角色。尤其是《環球時報》及其總編輯胡錫進之類的“小報”和“小人”,這方面的本領可謂爐火純青。江、胡時代,《環球時報》只能小打小鬧、自娛自樂;習時代,《環球時報》儼然取代了外交部發言人,每次對國際事務總能高談闊論,仿佛在傳遞來自中南海的聖旨,聲調比外交部高出三度。
以西方左派媒體而論,不僅中國人,包括香港、台灣及大部分的海外華人,長期對《紐約時報》、CNN等“左派當道”的西方“主流媒體”深信不疑。他們茫然不知的是,這些左派媒體跟美國社會嚴重脫節,只是少數“白左”自說自話的園地。這些左派媒體從未估計到川普當選、進而實踐其選舉承諾,一直深在挫敗感中自憐自艾,詆毀川普是其惟一的安慰。從這些媒體上只能看到川普在美國已是天怒人怨,而習近平如果願意對抗川普的話必定能馬到成功——既然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到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都如是説,習近平還不信以為真嗎?
於是,習近平自信滿滿地上陣了,這是一場他期待已久的戰鬥。如果一舉擊敗川普,中國就能取代美國成為左右世界的超級強權。早在二零一五年,中國獨立學者楊魯軍就指出:“這幾年中美關係總也好不起來,反倒齟齬叢生、暗流湧動、危機四伏,我認為根子在中國,在於中國換了領導人,廢了鄧在改開年代一以貫之的親美睦美之國策,而代之以拒美仇美抗美的新國策——天朝重新拾起了將美國作為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頭號敵人的舊旗幟,而且萌動了坐二超一、接管世界、主掌全球的豪情壯志。”習近平早就毫不掩飾地跟所有美國的敵人站在一起:俄國、伊朗、朝鮮、委內瑞拉、敘利亞、古巴……只要是美國制裁的對象,中國立即伸出橄欖枝,輸血幫助其渡過難關。
美國不會無動於衷,美國敏銳地捕捉到了習近平一次次釋放出來的挑戰美國信號。二零一八年七月三日,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市,川普在國會中期競選造勢活動中,在談及中美貿易戰時,直言不諱的向數萬支持者說:“不,這不是貿易戰,是我們在打敗蘇聯之後遇到的又一個強大敵人。”不是美國要把中國當敵人,而是中國一直沖在最前面,自告奮勇地要當美國的敵人。所以,中美之間,與其説是在打一場貿易戰,不如説是在打一場堪比美蘇冷戰的“全面戰爭”,這是一場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生死之戰。

習近平誤判川普的願景和決心

川普當選後,中國央視邀請一批頂級的專家討論中美關係前景。主持人為清華大學教授、經濟學家李稻葵。李稻葵認為,川普當選意味著美國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甚至用“父母離婚”這個輕佻的比喻,並得意洋洋地詢問在場的一位美籍華人説:“我問你一個個人問題,你父母都離婚了,你想不想乾脆就找另外一個家,乾脆就移民了,來我們中國,放棄美國國籍了?”其驕狂無理、無知無畏,溢於言表。
在場的研究美國的權威人士——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國際問題研究》雜誌主編、外交部公共外交諮詢委員會委員阮宗澤侃侃而談,認為川普當選對中國有利,原因有三:第一,中國更願意跟共和黨打交道,共和黨候選人在大選期間批評中國最多,但當選之後轉變最大,比如尼克森不僅是改變了中美關係,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川普也説他要改變,美國人老是做什麼事情都是改變世界,這一點正好對中國有利。第二,從川普的經歷和職業可以看,和中國打交道的問題上沒有歷史包袱。相反,希拉蕊跟中國打交道是有沉重的包袱的,她當國務卿期間批評過中國。第三,中國喜歡跟房地產商打交道,房地產商在中國是最有前途的職業。現在房地產商成了美國的總統,中國跟房地產商打交道最有信心。
如果中國的“專家”們個個都像李稻葵、阮宗澤這樣坐井觀天、夜郎自大,中國的對美戰略自然就“不戰而敗”了。
果然,中國以對待本國房地產商的方式拉攏、收編川普,以為給這個商人總統小恩小惠,就能讓其乖乖就範。川普剛一上臺,中國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就批准38個「特朗普」商標,相關商品服務涉及酒店、餐飲、保險、建築及保安等眾多行業。商標局公佈的資訊顯示,這些商標的申請人中文名為「唐納•川普」、英文名 Donald J. Trump,申請人地址正是紐約的特朗普大廈(Trump Tower)。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前,中國有不少以「特朗普」、「川普」、「Trump」為名的商品,最為知名的是一款“TRUMP”牌馬桶(商家稱意指「王牌」)。自2006年開始,川普便委託律師取回相關商標的擁有和使用權,但不少都遭到中國法院駁回。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這些商標迅速獲得審批。
中國駐美使館還特別邀請川普的女兒伊萬卡參加春節聯歡活動,伊萬卡的孩子穿上唐裝背唐詩的場景滿足了中國的虛榮心——後來,這一幕還在川普訪華時再現過,習近平看到金髮碧眼的美國孩童在紫禁城的表演,似乎川普一家都被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征服,猶如看到萬國來朝的乾隆皇帝一樣心花怒放。
慣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中國,其外交政策的基點從清末到現在沒有任何進步。鴉片戰爭期間,欽差大臣琦善向英國全權特使和英軍指揮官送去美味佳餚、滿漢全席,認為討好了對方的口腹之慾,就能讓對方乖乖退兵。結果,英國人吃完了魚翅海參,照打不誤。
川普沒有被中國的伎倆搞定。等到貿易戰開打,川普寸步不讓,此前口口聲聲説川普當選對中國是利好消息的人民大學教授、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立即變臉說:「川普是個殘忍的戰略家和精明的戰術家,階段性地集中在一個戰役,然後集中在又一個戰役,施加空前程度壓力,空前程度威脅,間或又給你小甜棗吃。」好像他此前蔑視川普的言論都憑空消失了。
當習近平發現,川普不是奧巴馬的時候,他已經騎虎難下了。

習近平誤判美國兩黨的同仇敵愾

貿易戰剛開打時,習近平的戰略是,利用美國兩黨的分歧,挑動美國的內部紛爭,讓川普束手束腳、無法施展。反之,中國的外交以習近平為“核心”,事事“定於一尊”,沒有不同意見,自然能迅速集中全國人力物力,強硬回擊美國。
然而,習近平未曾料到,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儘管在若干國內政策上針鋒相對,但對中美貿易戰卻齊心合力。即便是民主黨人,亦對奧巴馬八年對中國軟弱無力、予取予求的政策十分不滿,希望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
日前,民主黨人、美國前資深外交官坎貝爾(Kurt M.Campbell)和拉特納(Ely Ratner)聯名發表了一篇名為《清算中國:北京是怎樣讓美國期望落空的?》的文章,很典型的說明了美國對中國心態的轉變。坎貝爾在奧巴馬時期擔任國務院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特納是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中國事務部的資深研究員。
這篇文章分析了美國對華政策的誤判。過去數十年來,尤其是克林頓支持中國加入WTO以來,美國對中國一直抱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只要中國堅持改革開放,融入世界經濟,其融入西方的主流價值觀就是無可改變的趨勢。然而,現實是,中國在完全保留其政治體制既有特性的同時,又充分利用全球化帶來的經濟機遇,並借此強化自身經濟實力,進而在全球秩序中,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文章特別提到,2016年南海爭端中,中方蠻橫無視國際法,藐視國際仲裁,並未受到國際社會的懲罰,這是個極其危險的信號。文章的結論稱,基於當前美國期望與中國現實之間差距越來越大的事實,此刻美國正面臨著現代史上最強大的對手。美國若想勝出,就必須放棄長期形成的對中國的態度。
對中國實行強硬政策,不是川普個人的突發奇想,而是美國兩黨、朝野的共識,是一種歷史性的選擇。左翼的《洛杉磯時報》在報道中美貿易戰時用了醒目的標題:「川普的中國關稅政策獲得跨黨派支持,反映了美國對北京的幻覺普遍破滅」。
美國國會只嫌川普做得不夠,而不理會中國施展的游說。在中興禁售事件中,川普逼迫中興接受了被中興高管稱之為“國恥”的苛刻條件,才答應解凍禁運。但美國國會不願善罷甘休,參議院以85票贊成,10票反對,通過2019年度國防法案,當中包括恢復制裁中興的條款。投票支持議案的議員中,46名是共和黨人,39名是民主黨人。可見,來自兩黨的議員們都希望以比川普更強硬的方式懲罰背信棄義的中興集團及中國政府。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説:“據我們的國防和執法機構認為,他們的科技給國家安全帶來威脅。”這位選自紐約州的民主黨要角,不論預算、健保、槍枝,幾乎在所有國內議題上都與川普壁壘分明。但對於川普打擊中國一事,舒默說「大力支持這個決定,川普在中國問題上做了正確的事」,很可惜歷任總統「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對中國所做所為視而不見」。這位參議院「臺灣連線」前共同主席強調,他很高興川普簽署法令支持台灣,「我稱許他」,他還加上一句:「川普總統做的太對了。」(President Trump is exactly right)。
不久前,原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參邀出席某項菁英聚會。他自嘲是頂著鋼盔去的,因為從賓客名單來,絕大多數都是反川普的。萬萬沒有想到,席間批川普的言論不多,反倒數度有人對他説,支持川普處罰中國的政策。離開時,班農心裡想:氣氛變了。
是的,氣氛變了。然而,習近平和他的幕僚們未能捕捉到這一重大變化。

習近平誤判美國人堅挺的民意和愛國心

習近平還有一個小算盤:美國人養尊處優,跟願意“勒緊褲腰帶”、跟政府“同舟共濟”的中國人民相比,承受損失和痛苦的能力很弱。如果川普敢打貿易戰,中國對美國的農產品加稅,美國農業州的利益受損,投票給川普的中部、南部的農民必定怨聲載道。那麽,後院起火的川普就會乖乖認輸。這個想法跟當年的希特勒一模一樣:希特勒頑固地認為美國大兵嬌生慣養、不堪一戰,等到兩軍對壘,他才發現這是一個錯得離譜的偏見。
出乎習近平意料的事實是:隨著中美貿易戰加劇,在貿易戰中受到衝擊的美國農民,對川普的政策沒有絲毫沮喪,相反,從5月以來,美國農村對川普的支持率不斷上升。美國農業部長珀杜(Sonny Perdue)說,農民對川普的支持,來源於他們享有共同的價值觀,“在感情上,他們是川普在貿易、勞工、監管等政策上的支持者,因為他們擁有川普所支持的價值觀。”
CNBC財經網站報導,隨著美國大豆等作物的收穫季節來臨,農產品或因貿易戰價格下跌,美國農業部的利潤可能會下降。但是,各州暫時受到貿易戰連累的選民們仍然高度評價川普。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撥出120億美元緩解這一打擊。川普更是在演講中嚴厲譴責説,中國危害“偉大的美國農民”的做法可恥而邪惡,他不會坐視不管。
在Morning Consult調查的19個農業大州中,從1月1日到7月22日期間,10個州對川普的支持率在上升,還有7個州的支持率堅挺不降。數據顯示,儘管大豆價格下跌,但盛產大豆的愛荷華州農民對川普的支持卻不斷上升,1月到5月,48%的愛荷華人支持川普的貿易政策;隨著貿易戰升溫,6月和7月愛荷華農民對川普的支持分別提高到50%和51%。印第安納州也有類似趨勢,1月到5月大約56%的農村選民支持川普,在7月22日,這個數字達到60%。
農夫Mike Beard在印第安納州法蘭克福經營Meadowlane農場,他在佔地2,000英畝的土地上種植大豆、玉米和養豬。他估計由於玉米價格下跌,今年將損失15,000美元。“損失15,000美元,意味著我今年少買一件設備。”Beard說,“但我不會動搖對川普的支援,我們需要改變與其它國家做生意的方式。”
愛荷華州莫維爾(Moville)的農夫Eric Nelson靠種植穀物、大豆和養牛為生,他說農民們可能會根據價格前景來調整農作物的比例和種類,“當然,這對我們大夥來說都是令人擔憂的,這是我們的生計。”Nelson談到貿易談判的不確定性,但他說這不會改變對川普的政治忠誠。
印第安納州斯蒂爾沃特農場的合夥人Brent Bible說,當地的農民從來不把對經濟的恐懼歸咎於川普的政策。
大多數農業利益集團都支持“長痛不如短痛”的觀點:貿易報復暫時損害美國農業,但對於未來是有益的。
美國農民對川普的支持,遠遠多於中國農民對習近平的支持——前者是真實的,他們真心認為川普代表並捍衛他們的利益;後者是虛假的,他們只是在壓迫和恐懼中保持沉默,他們深知習近平及共產黨是苦難的根源,只是面對槍桿子,不敢說出這一真相而已。

習近平誤判西方國家牢固的價值認同度
習近平自以為聰明的是,以為可以拉攏跟美國存有貿易衝突的歐盟,分化西方、對抗美國。他派李克強到歐洲訪問,跟德國等歐洲國家簽訂貿易協議,以為歐盟願意跟中國站在一起。
誰知,李克強剛剛離開歐洲,德國就宣布嚴格審查中資在德國併購高科技企業的項目。中國外長王毅酸溜溜地説,“不要試圖在背後捅中國一刀”。
歐盟怎麽可能聯手中國反對美國呢?這是何其幼稚的想法。用中國自己的說法,歐盟與美國是“人民內部矛盾”,其分歧是可以通過談判獲得妥協的;而歐盟、美國與中國之間是“敵我矛盾”——以價值觀而言,民主制度與獨裁制度必然水火不容。
果然,經過川普一番縱橫捭闔,美、歐、日聯盟呼之欲出。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訪美,在白宮與川普達成貿易合作協議。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接受霍士財經網訪問時表示:「事實上,中國打破了世界貿易體系,美國和歐盟將結盟對抗中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明確地表示,他打算幫助川普總統解決中國問題。」庫德洛又確認,歐盟將立即購買美國大豆、牛肉和液化氣產品——這些產品名列中國報復美國的單子之內。
很快,美國將與歐盟、日本達成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零關稅同盟,這三大經濟體佔全球貿易的七成以上。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廣義的“英語國家”也會爭先恐後地加入其中。這樣,中國賴以發達的WTO體系將面臨被瓦解的命運,中國將被徹底掃地出門,重新回到毛時代“世界孤兒”之境遇。
中國並不是一個明白人都沒有。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華民發表文章指出,美國、歐盟和日本開始創建新的共同市場,顯示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趨勢完全超出中國的預期和想像,中國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擋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趨勢,很可能重新成為局外人。
華民表示,中共信奉“朋友是暫時的,利益是永恆的”原則,認為西方世界不會因某種道義上的訴求而輕易放棄中國市場,只要中國的市場對西方世界稍加開放就沒有化解不了的衝突——多賣幾架波音和空客的飛機,多進口一點美國和歐洲的牛肉、水果,西方就會感激涕零。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西方世界為了“公平貿易”的道義,就是可以放棄中國市場。如果中國還要推出更為嚴厲的制裁西方在華企業的政策,那麼恰好滿足了美國等國政府“外包回岸”的政策目標。其結果很可能是成人之美,而不是損人利己。
華民在文中強調,“我們可以改變世界,但世界離不開我們”的想法,可以說是“嚴重的誤判”。他提醒,中國必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弱點,“中國處在全球產業鏈的末端,具有很高的替代彈性”。事實上,存在著兩個替代中國的管道,“一是伴隨著國內成本上升,加工製造業會逐漸向境外轉移;二是因為有新的競爭對手的加入而被替代”。他呼籲:“中國必須認真地對待美歐日的結盟可能對中國帶來的衝擊。”
可惜,習近平更願意傾聽來自胡鞍鋼、林毅夫的“報喜不報憂”的言論,根本聽不進去任何逆耳之言。習近平更不會承認自己對形勢的誤判,中共的權力運行機制本身就是不可能“糾錯”的,習近平只能將錯就錯,一錯到底,直到車毀人亡。

转自:民主中国

本文发布在 观点转载.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