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伟:文明的标准不是道德水平提高,而是痛苦和暴力减少

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发现原来可以看作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是不断放弃神化、圣化,由跪着改为站着,由企图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甚或改造人性,到面对真实的自我,创新制度以弥补人性缺陷,不再幻想在地上建立一个道德理想国度。

人类文明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我一直主张,把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的这场宪政民主型,称作古今之变,或者现代性型。什么是现代性?我认为,包含两个指向,一个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确立,一个是社会发展的世俗化趋势。

有一本书,印证了我的观察结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是美国斯蒂芬.平克著,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评价标准,他把暴力下降作为衡量历史进步的一种尺度,挑战了过去的高调道德观,把道德的核心议题,从追求德行提高,下移到了减少痛苦。指出所谓人类社会的改善,并非指人类已经进入某种崇高的道德境界,而只是减少使用暴力,减少个人所承受的苦难而已。这本书的主旨在于证明,人类历史可以看成是暴力正在降低的历史。

平克指出:今天我们得以享有和平,是因为过去几代人痛感暴力的蹂躏,为减少暴力而付出了他们的努力。遵循这个思路回顾历史,会发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基本上是在茫茫黑夜中的探索。在这种摸索探索中,周围的社会,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以及习俗,甚至地理环境,都会对人们创设一种新的制度产生影响。

经历了一次次的那么多的磨难、曲折、倒退、苦难,人类的智慧,在对这些苦难和曲折的反思中,成长成熟。什么叫汲取经验教训,不就是趋利避害的拣选吗?所以说,人类的常识基本都是习得的。

人类智慧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创造了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现代文明的社会。这个现代文明社会有两个主要特点。一个特点是大家都常提到的,就是成功的驯服了公权力,把它关进了宪政民主的制度笼子里。另一个特点也是大家常提到的,那就是法治社会,厘清了群己边界,也就是自由的边界;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的公平解决,设立了法庭这样一个充分说理和文明理性吵架的公共平台,创造了一个程序正义的理念,由国家充当第三方角色的调停人和裁判人,从而避免了冲突的扩大和对立分歧的加深。

人类更为重要的另一个发明是市场。为什么说市场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明呢?这是因为,首先,市场推进了自由。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工商业的发展使人们有了秩序、个人自由及安全,而在这之前,这些人曾于邻人们日夜劳作依附服侍于上级。”

斯密的意思是说,在非商业、无市场的社会,人们之间要倚靠私人关系,此时,人若要满足某种需求,只能依赖于私人关系。这种没有商业和市场的封闭社会,类似封建领主制;领主养活着底下的子民,同时也奴役着他们。但若市场开放了、商业贸易发达了,你制造的产品能走出领地、面对更多的客户,你的生计则不再唯独仰仗封闭社会中的私人关系。

所以,商业使人参与到众多非私人关系之中,进入一个陌生人社会,你利益的获得不再依靠熟人,更不必要与市场上的人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你只要遵守商业规则,守住商业信用,就OK了。这意味着你拥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由。这就是市场上的竞争博弈替代了传统的权力意志。

在商业市场的繁荣下,人们更多地融入到同陌生人接触的庞大的连接网络之中。斯密认为,在这种非私人关系网中的锻炼能促进人们的道德,因为市场增强了公正感 。

我理解这是说,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人们取人情而悖法理,浓烈的血缘关系溶化了冷冰冰的法律规则,特殊主义原则消解了人类普遍的、抽象的公平、正义和理性。在这种熟人社会里,如果你一味坚持依法办事,维护正义与公平,反而会视为不通人情世故,而为众人所鄙弃。

相反,在成熟的商业社会中,每天都不得不与众多陌生人交易接触或擦肩而过,在这种互动环境的长期熏陶下,自我中心的偏见更易得到收敛,毕竟,没有谁会喜欢和一个认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人打交道。斯密认为,在这种非私人关系的复杂的社交网络中,人更能学会代入到他人的处境思考问题、更少的自我中心,且更具同情心。

市场不仅带来了效率,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获得了一种自由、平等、独立的身份,成为了独立的经济主体和权利主体。而分立的财产权得到承认,显然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地享有归他自己处理的财产时,他的政治权力才会存在。

由于商品交换必然是一种等价的劳动交换,也就要求交换主体在交换中,在劳动中地位的平等性,这也是讲究亲疏差等的熟人伦理规范所不能达到的。于是,不是宗法制度,不是血缘关系,不是熟人伦理,而是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宪政制度,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性的特点。这些都体现了平等、尚法、守信、公平、合理、承诺和执行等现代性社会元素。

在今天,经济生活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社会生活方式,一切都市场化了。

新兴的实验经济学也验证:当把工商业发达地区的人与远离商业社会的原始部落人群相比较时,他们发现,生活在市场中的人普遍更加乐善好施、更同情他人的感受、更重视公平公正;这些实验结果不单出现在商业地区和原始地区之间的对比,也出现在同为一个原始部落的族人之间 —— 外出到城市打工的部落人比一直留守部落的人更乐善好施、更有同情心。

另外,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减少了战争。过去人们需要什么东西,没有的资源,缺乏交换手段时,只能诉诸战争,现在大家可以看到,许多东西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尤其是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更是为人类带来了和平的福音。

上面所说的社会、制度、法律、市场等等,这些叫做人类文明,通过对其形成过程的考察,我们会发现一个趋势性的倾向:人类社会是在由神圣走向世俗:由以神的名义进行的社会管理(古希腊神人合一的社会、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教会国家、中国天子的奉天承运,君师合一的圣人政治),变成了人类的自我管理(公权民授、宪政民主、法律为王);由高调的道德道义的评价标准,改变为一套低调务实的评价标准——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中,把暴力下降作为衡量历史进步的一种尺度,挑战了过去的高调道德观,把道德的核心议题,从追求德行提高,下移到了减少痛苦。指出所谓人类社会的改善,并非指人类已经进入某种崇高的道德境界,而只是减少使用暴力,减少个人所承受的苦难而已。

这启示人们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发现原来可以看作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是不断放弃神化、圣化,由跪着改为站着,由企图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甚或改造人性,到面对真实的自我,创新制度以弥补人性缺陷,不再幻想在地上建立一个道德理想国度。

人类文明评价标准的变化,其实是反映了一种价值观的变化,即由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等,这些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换为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并由此发展为一套普世价值。也正是在这个世俗化过程中,每个人应该享有的世俗权利,逐渐确立起来。

转自作者同名微信公众号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