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誅」與「株連」

1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一句流傳甚久的名言,如果要列舉最振奮人心的十大愛國語,此名言應該排在第一位。在網絡空間裏(論壇、微博和微信),我見到太多的年輕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一遇到中外糾紛(尤其是中日糾紛)時,就會搬出這句名言來。

這句名言的確夠勁,道出了那股大國、強國的派頭,天下捨我其誰、誰與爭鋒!作為這國的子民也跟著榮耀起來,是很自然和正常的感情流露。羅馬帝國強盛時,當一個羅馬公民是很榮耀的;漢朝、唐朝鼎盛時,當漢民或者唐民也是蠻榮耀的。後來蘇聯與美國爭霸時,當蘇聯和美國的子民也會有自豪感。

當然以上所述,是指普遍情感,不可能所有人都會有這種自豪感。顯然,那些生活在強國內卻遭遇強權侵害的人,怕是很難對他所在的國產生認同感的,更別提什麼自豪感了。那些十月革命後翻身做主人的蘇聯農民旋即被集體農莊政策打回「農奴」,他們怎麼會對強大的蘇聯抱有歸屬感和自豪感?同樣的道理,那些土地被強徵、房子被強拆的中國人,又怎麼會對大中國抱持歸屬感和自豪感?

就我目力所及,持這種情感的人大概有三種:沒有遭遇不公的幸運者、肩負歌頌任務的五毛們以及在海外的華人華僑。

五毛就不必說了,他們是在做愛國買賣。沒有遭遇不公的幸運者也會有很多人,雖然可能佔人口的比例不大,但抗不過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大。如果細究起來,這類幸運者恐怕都和權力沾親帶故,或多或少能獲得權力的庇護,從而避免或者減少被權力侵害的機率。譬如周永康、令計劃等人在高位時,他們的家族以及馬仔們都獲得保護,即便觸犯法律也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不過後來權鬥失敗,那就得接受「一人落馬,全家株連」的命運了。反他們的人將來失敗了,也會遭遇同樣的下場。

海外的華人華僑,其中大部分人的「愛國心」和「自豪感」是不必懷疑的。這些人不在國內生活,不會落入其他國內同胞常被權力侵害的處境,相反卻從中國的崛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中「獲益」,首先就是心理上得到安慰:被從前瞧不起他們的西方人平視甚至高看一眼了。如果細究起來,有這種心理的海外華人華僑多半在所在國處於邊緣狀態,自我感覺被人瞧不起。我想那些已經融入國外生活並取得一定成就的華人,像趙無極、貝聿銘和李安這樣的,恐怕不需要這種虛幻的自豪感來支撐自己了。

我有一友的高中同學早年留學並移民美國,整天在高中同學微信群中和他抬杠,指責他總是批評黨和政府沒有一點正能量,教育他多出國走走感受一下中國在世界上今非昔比的地位。可是等他從國外回來處理老母被車撞一事、經歷種種波折後感慨地對我朋友講:兄弟,還是你以前說的對!

我曾在兩年前的一篇舊文中說:年齡越大,對「強國」之類的說辭越警惕,也愈來愈不感興趣。在中國這樣一個中央集權體制下,在數千年國家主義的浸淫下,「國富」的另一面往往是「民窮」,「國強」的另一面往往是「民弱」。老子當年向往「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而歷代統治者都追求「大國」、「強國」,「天朝上國,萬邦來朝」。國家的威儀永遠擺在第一位,而小民則如草芥如螻蟻,是被輕視、蔑視的,並且常常要為「強國」犧牲自己的權益乃至蟻命。

如今則變本加厲。不僅國內小民動輒被「尋釁滋事」,即便是境外人士膽敢妄議,也有可能被跨境抓捕。如果實在抓不到你,就抓你在國內的親人。總之,不許犯我強權,若犯必「株連」家族!

转自:东网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