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保持一点抵抗的精神,守住自己的良心一厘米

我说这些话,不是在夸耀我们这个时代,而是强调这个时代虽然还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总还是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有一句话不是说,你的价值在于你的敌人的分量。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价值在于这个时代苦难的分量,以及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多大的改造决心与勇气。

个人如何改造社会?这话听起来有些雄心壮志,因为它暗中断定“个人可以而且能够改造社会”。通常,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个人势单力薄,无法与社会抗衡,改造社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此,我的判断是个人是可以改造社会的。

就个体而言,你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你发生改变时,意味着社会也随之改变。虽然这种变化很微小,但不管有多小,它在客观上都是真实的。就社会影响而言,“蝴蝶效应”积聚。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次微小的改变或者介入,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摧枯拉朽的小风暴。

一、以己任为天下,救起你自己

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己任为天下”。电影《辛德勒名单》里有一句话,“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这个人包括你在关键时候需要救起的他人,同样包括你自己。

退一步说,如果你自己都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是一个假躯壳,你又怎么可能真正救得起他人?如果你甚至都不能判断这个时代朝着哪个方向走,看到小区里有人装了个卫星天线便跑到公安局去报案,你又怎么能帮得了他人呢?

二、找到你的兴趣与使命

我是个幸运的人,很早就知道了自己兴趣和使命,只是由着自己的心性做些喜欢的事情,日子过得也简单。我常和我的学生们说,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找到你的兴趣,寻到你一生为之努力的事情,也就是发现你自己的使命,这比学到任何东西、找到一份好工作重要得多。有人可能会说,这太不现实了。

我承认,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然而事实上,我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只不过我所尊重的现实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正如海明威说的,很多人花一辈子才明白的道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少。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松软的泥土,这些不需要争取便可得到的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却在用一生的奋斗远离它们。

人类发展到今天,即使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人也都已做到衣食无忧。然而,有几个人在按着自己的兴趣生活,几个人寻得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呢?“这样的生活是为什么?”我常常会想起卢安克有此一问。

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什么是我们一生的选择与期许。生由不得我们,父母因为一夜风流将我们带到世界上;死由不得我们,顽皮的死神总有一天会在不经意间将我们带走。生死之间,是我们近乎茫然的今生今世。如果在有生之年,永远不能够心有所想、身体力行,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人生无穷役,那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与指望了。

三、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

人需要有独立的精神。客观上说,也没有谁能够脱离群体生活。

2009年去台湾旅行,我最大的收获是对慈济会的缘起有了些了解。据说,证严法师在年轻的时候,见着一个孕妇小产,跑到医院却因为交不起八千元的保证金而不得不抬回去。她为此十分忧伤,后来又有些机缘,让她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既然佛教说“人人都是观世音”,如果能团结一些有爱心的人一起来做事,那么每个人都是“千手观音”了。如果能集合众人的善心与力量,济贫救难不是难事。

这些话深深打动了我。多么遗憾啊!多年以来,我只顾写作,独自一人,却忽略了可以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牵手做事。常听别人说“以出世的心情,做入世的事业”,而我期望自己能够“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

四、保持一点抵抗的精神,守住自己的良心一厘米

人需要合群,否则社会无法运,但是合群并不只是跟着群体走,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保持一点抵抗的精神。这种抵抗的精神,可以让你不至于在茫茫人海中丢失自己,甚至与船同沉。

一个社会没有底线,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公民的抵抗精神的丧失。其实每个人都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抵抗的。抵抗权这个概念在中国法律中确立起来,已经是一个进步。遗憾的是,中国的法律学者在这方面几乎没做什么有意义的推广。

这个时代需要进步,这是共识。在还没有取得进步之前,需要保留耻感和痛感。所以,每当我在新浪被删帖时,我都会表示抗议。也许你改变不了什么,至少你可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让我不能理解的倒是有些人,他们会出来说,“其实他们也不容易”。还有一些人,看到一条貌似政治不正确的帖子时会说,“肯定要被删了”。

林语堂说得对,“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有些人发言,另一帮人会说,你这话没有“理性,建设性”,可是发言是他的权利啊。为什么要完成你预设的目的?为什么要让发言者成为你心目中的谏臣?

抵抗精神,不只是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更在日常生活中。而且,抵抗精神也不只有面向国家的公民不服从,还应该有面向社会、面向人群的个体不服从。面对国家施与人民的不公,你可以像雪莱、梭罗、托尔斯泰、甘地、艾莉斯·保尔、穆思特、马丁·路德·金一样反抗,但这些先贤的抵抗并不止于不道义的权力,还包括他们不能接受的文化、时兴的观念。一方面要引领时代,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也要和时代保持一点距离,所以梭罗去了瓦尔登湖边。

五、心有所想,身体力行

我向来认为,中国人从不缺少扶危济困、改造社会的热忱。我也知道自己平素是如何懈怠,一事无成。日复一日,漫不经心,忙于种种芜杂之事,而我们最想做的事情,绝大多数时候都停留于美好愿望,或未得机缘,或缺少行动,终不能像证严法师一样,做到“有愿、立志、力行(努力行动)”。

好在我有所醒悟,知道自己点滴做事的意义。人人多流一滴汗,社会少见一滴血。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那就改变小环境,如果小环境也改变不了,至少可以改变自己,所以我说,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是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你不能决定中国有没有华盛顿,但你能决定自己是否成为那个为华盛顿鼓掌的人。

六、悲观是卧底,不要活在恐惧里

我承认,恐惧乃人之常情,人不能没有恐惧和敬畏之心,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说也要依靠人内在的恐惧得以正常运。否则,人会无法无天。

但是,有美好理想的人不能终日生活在恐惧的怀抱里。“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悲剧,更大的悲剧是很多人还没出师,便被自己吓死了。恐惧应该是用来增进我们的理性,而不是消灭我们的理性。

不要用过去毁坏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也不要用归纳来全盘指导我们的生活。归纳不是科学,它只有心理基础,而没有逻辑基础。不要相信“历史告诉我们”那样的鬼话,罗素说过,一只每天被主人照常喂养的鸡,怎么也归纳不出自己终有一天会被主人拧断脖子。

反过来说,即使你每天的努力都没有让你自由,你也是归纳不出你将永远不自由的结论的。没有你在,这个世界都会变化,何况有你?

我说悲观是卧底,是因为悲观会里应外合摧毁我们的斗志。以我有限的观察,许多人有理想却一无所成,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处世悲观,过度强调环境的负面因素,然后用这种负面因素指导自己的生活。别人限制你一次,你限制自己一生。这种过度的自我审查与其说是慎思慎行,不如说是自我毁灭。

七、相信时间

人是时间单位。许多人不自由,是因为失去了时间维度,而只在空间的牢笼挣扎。

因为相信时间,你知道一辈子什么最重要,也知道从容做事情。我自小在农村生活,陪着自己撒播的种子走过四季,知道万物生死枯荣都有一个过程。

八、相信大势

我说过,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对囚犯如此,对狱卒也当如此。柏林墙从砌砖的第一天起,就有守卫者逃向了西柏林,说明柏林墙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坍塌。

今天的中国,正在回到常识,回到人的意义本身。人人都想有美好生活,所以更要相信人心大势,相信良知美善,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自由的天性将会让这个社会朝着开阔的地方走。

九、保持一颗慈悲而宽恕的心

梁漱溟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梁培宽,一个梁培恕。“宽恕”暗含,足见梁漱溟之用心良苦。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很少能见到有关“宽恕”的文化。打开电视,调到电视剧频道,用不了五分钟你就会听到“我要报仇”。真正想改变社会的人,他们的心目中没有敌人,只有努力想救济的人。

人人都有权利拥有美好生活。中国最不缺的是极端的力量,最缺的是温和而坚定、自由而悲悯的力量。

十、相信因果律,相信你的努力终有报偿

我们常常被告知世界有多少规律,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甚至还有历史规律。有些被证实了,有些需要改进,有些被证伪。

我不知道世界究竟有多少规律,以及它们的前景如何,但我始终相信一条规律,那就是因果律。如果你懂得因果律,就会知道中国走到今天,或好或坏,是各种原因共同推进的结果。果很简单,是福是祸,常常一眼即可洞穿,而因却是千条万缕,没有谁能说得完整。背后的逻辑却很清楚,今有恶果,是昨有恶因。今日种下善因,明天会有善果。这也是为什么佛经里讲“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平常人只害怕灾难的来临,有担当的慈悲的人想得更多的是灾难将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继而努力防范。

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我想无论是对于社会的进步,还是个人的发展,这一切都需要个人的努力,个人的见识,需要人心的决断。

如果你天天浇水、施肥,却看不见庄稼长出来,先不要怨天尤人,先停下来想一想你是不是忘记将种子埋进泥里。如果该做的你都做了,我相信只要时令到了,一切努力终有报偿。

文章来源:《这个社会会好吗》(广西师大出版社)

转自:十点公社(有情有性,无忌无讳,见仁见智)

本文发布在 公民立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