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建立一个以公民权利为本的社会

“已近小康的中国亟需一个更高层次的承诺,这个承诺就是公民权利”

吴思

我想说两个方面,一个是说历史。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历史,现在我们走到哪里了。另外想说现实,怎么思想解放,建立一个什么东西。

从中共党史来说,一开始是要争取民主、新民主主义;然后是社会主义;再强大一点了,顺着路走到了“文革”;走不通了改成要“四化”:现在“四化”基本实现了,顺着党史下来,我们现在要有一个新的承诺,一个更高一级的承诺。

从共运史来看,共产党宣言提出建立共产主义,解决资产阶级这一个问题,至今还未成功。《共产党宣言》提出建立所有人自由发展的社会,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尽管通过社会主义还没走到这儿,但我们依然坚持这个目标,只是途径可能要改。

从中国历史来看,我们官和民的关系,仁义礼法制度,官和民之间的权力结构,权力内容在调整,调整到现在,再下一步怎么调,也是有不同的情景。

 现实就是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意识形态的重建,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思想解放的问题。在最虚的层面上思想是需要解放的,以前我们的意识形态就不用说了,新的东西是什么?

其实,我们新提出来的,比如说“三个代表”、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都是进步。但是都有问题没法涵盖。怎么样让问题减少、跟世界主流接轨?怎么核心突出?我觉得,就是要把“以人为本”这个表达方式变成“以公民权利为本”,建立一个以公民权利为本的社会。

这样,首先可以跟国际上的民主、宪政等一系列的主流观念接轨。什么是人权?就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什么是自由?就是在你的权利的范围内,你爱干什么干什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结束当代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走到这儿,谁都不知道你是谁,谁都闹不清楚你这个民族的定位、你社会的定位,这样一个恐惧、模糊的状态。

第二,可以接通《共产党宣言》的承诺,接续共产党的历史,那就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发展的条件和前提。虽然我们一路走过来磕磕绊绊,犯了很多错误,但是我们的目标没有变,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有条件就要开始给公民权利。这样做,就是总结了国际共运的经验,也吸收了近现代人类文明的成果。

第三,我们还能在这个意义上接通中国儒家仁义礼智的传统。这个礼,我认为中国人翻译英文不准确,同中国历史的表达方式、中国儒家表达方式接轨的那个词是“份”——应当,应份,我守本份你不能过份,是权利义务的一个统称。《资治通鉴》中说,“礼莫大于份、份莫大于民”,把礼看成是一个份的结构,或者是权利义务结构。我们从过去的君权社会已经走到现在,今天的份已经变成了公民之份。儒家对于份的正当性,对于本份、安份守己这个份的正当性,天理良心等等,各方面都有非常精彩的论证,我们都可以把这个移过来。于是,公民权利也可以接续中国礼义、仁义的传统。

第四,公民权利可以从根本上、从深层次上解决国内的矛盾。首先是官和民的矛盾,比如说维权运动、上访、腐败的无法遏制,比如说讨要工资、工会等等,公民权利是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矛盾的一个途径。

第五,我们现在基本建成了“四化”、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应该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承诺,这个承诺应该对更普遍的广大人民有吸引力,就是公民权利。

超越小康的这个标准,在中国历史上提出的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这个“公”就是公民的公,那一会儿人们老有所养、幼有所长、壮有所用,相应的福利制度建立起来,每一个公民都可以选贤与能,可以投他一票,这就不是天下为家,不是家天下,也不是别的什么天下,而是公民天下。

以上说的这些,就是在虚的层面上、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顺应大势、顺应民心作相应调整。这个东西提出来,让人们有信心,党可以变得更加自信,党没有自己的独特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

但是具体的走法是怎样呢?别太猛、悠着点,一步步来,不要闹得这个社会整体秩序受到影响的程度。所以我觉得,具体操作可以碎步前进,试点前进,一步步来。比如说司法,司法怎么摆脱行政的约束,相对地独立于行政;再来是基层选举,是不是可以开个日程表,先从乡镇或者到县一级。再来,就是落实党内差额选举。然后,给传媒更大的空间、扶植民间的工会组织等等。

但是,应该有一个日程表。这样就可以让全国人民团结在一个新的目标之下,在一个新的旗帜之下,同心同德,建立一个新的公民权利社会!

转自:争鸣潮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