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慧:“反历史虚无主义”口号下的乱战把人的注意力从真问题引开

七、八、九月,有几个日子应该是我国国家记忆最重要的日子,可是很多中国人对70多年前那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连最基本史实都完全不了解。其他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上也有相似情况。但这两年思想界部分人却在“反历史虚无主义”口号下混战,关涉历史的真问题反倒绕开了。下面就此谈点看法。

三十余年来,经由越来越多的揭秘和真相披露呈现出来的历史,使官方版本的叙述和结论广受质疑与挑战,尤其涉及民国史、抗战史、49之后历史,民间叙述跟学界依托包括历史解密和档案在内的大量国内外资料进行的研究相互印证,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得出的结论都跟官版结论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一个问题在很多人心中油然而生:那些影响了一国国民历史认知的叙述和结论靠谱吗?

虚假的历史叙述留下错乱和断裂的历史,无异于国家失忆或记忆错乱。无论失忆还是记忆错乱,发生在任何个人身上都很不幸;对国家来说,历史错乱和历史记忆断裂更可悲,既阻断了从历史获得教益的路,也使国民对国家的认同产生困扰,因为这种认同是离不开历史认知的参与的。人们一旦意识到这种情况,势必激发起追索真相的热情。

然而这两年气势汹汹的“反历史虚无主义”浪潮,却把人们对既有历史叙述、历史结论的质疑和对真相的追索当成了讨伐对象。

有没有“历史虚无主义”?有的话,基本内涵是什么?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尽可以作为学术问题进行讨论。不过在我看来,“历史虚无主义”是个组合词,要认识它是什么,先得看从19世纪进入人们视野的“虚无主义”有什么样特征。而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是有基本共识的:虚无主义表现为极端的怀疑主义和由极端怀疑主义导向的一无所信、玩世不恭——管他事实还是价值,一切都无意义,都不必认真。假如真有一种叫做“历史虚无主义”的东西,那么,不相信有什么历史真相,不相信历史对民族、国家、对这个国家的个人有什么意义,一切皆可戏说、娱乐,就应是它的基本特征。

由此观之,我国近年提出来反的“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一个内涵跟名称毫不搭界的奇怪词组,不管是把它加诸质疑、求索的一方还是以此回应拿它作为武器棍棒的一方,都不合适。

 二

先说质疑、求索的一方。

无论对于思想文化学术方面的结论还是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既有规范,都应该首先持理性审视的态度,而不是照单全收、盲目接受。必要的怀疑精神,是任何审视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人类各领域的纠错、发展、成果累积无不有怀疑精神参与其中。但怀疑不等于一无所信,而是在怀疑中有着对确定性的追求。人类思想史上,人们总是在那些不顾一切去质疑和挑战成见的人身上发现最真诚、强烈的信仰。就历史领域来说,对既有叙述和结论的质疑,同样是为着探寻真相。这样的人在精神气质上跟虚无主义毫无相通之处。

极力阻遏人们重新认识和了解历史,给质疑、求索者扣“历史虚无主义”帽子的,用真假混杂、似是而非和刻意编造的谎言来支配人们历史认知的,其实也并不相信历史无所谓真相,并不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历史结论都无意义。恰恰相反,正因为深知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的重要性,深知逼近真相的历史叙述将产生的影响,才把垄断历史书写、垄断历史结论的发布权看得生死攸关。垄断的背后是双重心态——心虚和不安,以及相信靠强力可以毁灭真相、可以把伪史当信史传下去而弄假成真的权力膨胀感。

他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但他们制造历史虚无主义。长期按需要剪裁史实,有选择地放大部分史实而隐匿和封锁不利史实,并将蓄意制造的谎言加诸其中,把历史涂抹得面目全非。我国20世纪30至40年代经历的那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大饥荒,折腾整个国家足10年而结束不过30余年的文革,甚至离现在更近的80年代……,很多真相都在云遮雾障之下。对不能让人们了解的事件和人物,采取一切手段使相关事件和人物从人们视野中消失——过去通过封锁资料、设置禁区、文字篡改、影像资料剪裁、对画布上的历史人物进行涂抹增删等手段;现在通过越发严厉的网络管制和关键词过滤之类技术手段来达致目的。

然而,真相并不能被永远遮蔽。再严酷时期、施以再严厉手段,也做不到对真相的彻底毁灭,它就在亲历者心中、在很多人留下的文字记录中,甚至官方文件和报道、高官回忆录……可供追索真相的线索也非常多。一旦控制出现缝隙,就有真相外泄。文革结束后控诉中又痛定思痛的特殊氛围下、80年代思想学术界向禁区突进中,不断揭露出来的真相就已经颠覆了部分人的历史认知;网络时代,真相在更大范围冲击了过去所谓权威的结论。这种情况下继续凭借权力资源指鹿为马,维护已经被戳穿的说法,就在继续打断和扰乱一些人历史记忆的同时,也让更多人见识了权力是如何控制历史结论、干预人们的历史认知的。

当一个国家动用政权力量制造了历史记忆缺失和错乱,又淋漓尽致的向全社会演示如何依恃权力按需要操控历史书写,人们浸润其中,很容易把成王败寇的价值观视为理所当然,把体现这种山大王逻辑的“历史由胜者书写”视为规律。被这种思维支配的受众对历史产生虚无感而一无所信或玩世不恭,就难以避免。

 三

权力干预导致真相不彰,历史虚无主义是真相不彰的副产物。把注意力放在副产物上,就离开真问题而焦点失准了。换句话,如前所述的现实背景下,真问题不是有没有历史虚无主义,也不在谁是历史虚无主义,而是追索真相与遮蔽真相、篡改歪曲历史事实之间的斗争。

诚然,由于人们观测角度的不同、所掌握资料的多少、资料的可信度、鉴别史料的能力、研究方法……等诸多因素,不同人眼中的历史图景会有差异,但如果连基本事实都很对立,那么,必须首先直面真伪的问题,才谈得上形成对历史的认知。涉及真伪,决然回避不了也绕不过的一步就是,解密档案,把了解真相的权利归还社会。

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开放的、无禁区的研究和不同观点的平等论争,逐步形成基本共识,国家记忆才有望恢复。而这,也是消解泛滥于民间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有效途径。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