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lar:自由,来源于争取

  “其实,你有了解得更多的机会,有获得自由言论空间的权利,可以不为逃避那些苛刻的管制手段而焦头烂额。至少目前尚且可以,为什么不充分享受?”一位外网编辑在发现很多大陆网民抱怨链接打不开而拒绝浏览时,这样问;“在国内不争自由的人,我相信即使到了自由国家也无法体会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暂不说那些民主权利,你从来不用推特、脸书,到了西方反而会埋怨微博上为何看不了优酷”,一位旅英华人如是说。

为什么还不上推特?

大致自6月5号开始,微信出现批量封锁朋友圈现象,很多用户相继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变成了“一块白板”,对好友不可见,但本人发帖依旧能感觉正常,却只有自己可见。“我很奇怪,为什么朋友圈忽然之间没人理我了,后来才知道,我可以看到别人,但所有人都看不到我”,一位被封锁的微信用户称,“没有任何提示,也没感觉自己近期发布的哪条内容和以往不同”。

持续两日的观察显示,陆续有微信用户报告出同样的状况,整体看来和历史记录中的敏感信息比重呈正相关,也就是并非因某一条或几条信息所致,而是综合考察后的制裁。但这个规律也不是完全能通用,另外一些经常关注时政资讯、转发敏感时评文章的用户尚且“健在”,而有些近期已不再经常使用朋友圈的用户却被封锁了,他们基本属于长期较高级别“被维稳对象”,于是另一个可能性或许存在,那就是定点封锁。由于微信的实名制普及率颇高,定点监控和管制易如反掌。

被封锁朋友圈的用户不影响私聊和群聊的使用,于是在一些群聊里,该话题一时热门。“快帮我看看,我还活着吗?”,网友们互相求助着,“原来是你被屏蔽了,完全看不到,我还诧异呢,以为你拉黑我了,又不好意思问。这种封锁方式太没品了,看起来像被拉黑了一样”,一位被封锁的用户的好友在抱怨。

只屏蔽掉朋友圈明显是为遏制传播而为,但这个方法并不聪明,因为信息如果能在朋友圈可见,就必须互相添加,而群聊则不必全部互相添加也能彼此可见,且随时盯着朋友圈的人并不比随时盯着群聊的人更多,至少群聊里有红包的吸引力。于是,重要消息发在群聊里,尤其是在自身所处的数个群聊里同时发布,则传播能力有可能更强,所在群聊之间交集越小,重复获取的比例就越小,影响力则越大。朋友圈对传播来说的优势只有一点:用户无法删除他人发布的信息,群聊内容则可能在无意中删除。腾讯自己设计的功能,不会不了解这些用户习惯,于是这样看起来,仅对朋友圈采取的管制更像是一种形式,或许是为应付网信办和网警,免于被约谈,又希望一定程度上保住用户数量,所采取的措施。

与此同时,微信群聊中出现了很多易信账号的二维码,“快加我易信,微信被封锁太严重了已不安全,我们要换阵地”,有人这样说。可易信难道就不是墙内应用、不在网信办管辖、不是网警巡逻的途经?面对这样的提问,有人沉默,有人不予理会,但无人复议。

为什么不上推特?一位可以翻墙并有推特账号但长期不用的网友表示:“如果你的常用联系人里面有不用推特、不翻墙,那么他们肯定就会左右你的选择”。这应该是个比较常见的理由,人们习惯于混迹在熟悉的群体中,在彼此熟悉的互动中增强存在感。但理论上似乎无法说通,争取自由是为自己而争取,只要能有部分人为自由而积极努力,就能带动更多墙内网友脱离GFW的围困。
1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还有另一种小众的说法,似乎较多存在于陆媒和大陆写手群体中,曾经有位记者对“为什么不用推特”的回复是:“推特也不安全,中国可以向海外施压,忘记了重庆公务员在海外网站写文章被劳教的消息了吗?”这种没理由的恐惧心态正来自于大陆官媒的相关纯文宣炒作,官媒将事实以严重化渲染、将当局所谓“能力”夸大,以期形成震慑效应,如上述这位网友的态度,便是当局最期待的效果。

曾因雅虎配合中国当局提供私人邮件信息,而被以“泄密罪”牢狱10年的前大陆记者师涛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定点屏蔽了,他在群聊中发出声明,强烈抗议微信运营商这种助纣为虐的不良行为,称“言论的自由是我们平等相处的基础,是我们在权贵们傲慢而强硬的高压之下唯一的尊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呼吁所有的人“为自由而勇敢地呐喊”(图)。他还表示,自己“将尽最大可能学习和使用各种通信手段,保证言论的畅通,保证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不再受到任何侵犯”。这是可喜的积极态度。这份声明在很多大型群聊中传播,颇具影响力,如果师涛可以翻墙上推特,则有可能引领更多网民获得自由。

翻墙积极者为什么拒绝做“搬运工”

小A是推特活跃用户,也是常年翻墙的积极者,他表示翻墙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无法忍受片刻不能翻墙的状态。但小A不是“信息搬运工”,且明确拒绝为墙内好友传输墙外信息,“我身边大多数人不用推特,他们中有一部分是会翻墙的,但他们的翻墙软件只在那些打不开的链接出现在微信群聊里时,或者被周围人谈论得较多的话题自己希望能参与讨论的时候,才临时使用。还得是发布链接者配以能让他们感兴趣的简述等等……否则根本不屑一顾,要么就问你要免翻链接、让你截屏或复制粘贴给他们。对这样的网友,给他们的便捷越多,只会培养他们更懒。如果有人需要翻墙软件,不管他是为了上推特、用谷歌,还是只看草榴,我都会毫不犹豫的给予支持”,小A表示。

鼓励翻墙、鼓励上推,是一贯的态度,正在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到协助身边人争取自由的行列中来,不过目前看起来似乎收效甚微。有些时候,某些话题的相关结论在墙外已得出很久,墙内才开始关注,且是从发现话题开始的,尚未进入分析讨论。“每当发现墙内外舆论空间出现类似时差,甚至呈现平行世界状况时,我都会感觉很伤心”,小A说,“有些网友之所以不翻墙,明显不属于技术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如果一直在拒绝翻墙、拒绝使用推特的同时,又不断抱怨被删帖、被封锁,惊讶于各种新生甚至传统的管制方式,对这样的网友,我不会同情”。

境外网站资讯做成长微博的初衷并非只为便捷传播

被封锁的境外网站上的内容如希望在墙内畅通传播,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使用镜像链接,二是做成长微博形式。于去年新创立的时政类网站自由港,在上线一周内便遭遇了GFW封锁。网站有三种语言,其中中文资讯比重最大,为了更便于吸引中文用户的浏览,网站使用了自动生成长微博功能,并在长微博图片底部加有网站首页链接的二维码。

“长微博只在墙内社交网站推广时使用,墙外则直接贴链接”。近日据站长介绍,从点击量上分析,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网站的点击量并不多,似乎更多人在读完文章之后只转发、评论及点赞,并没有“继续浏览其他资讯”的欲求,也或是因为扫码后发现需要翻墙,继而放弃。而且长微博推广越频繁,很可能扫码进入的用户就越少,似乎在等待这种便捷方式长期而稳定的供应。其实做成长微博图片的文章在网站全部文章中只占据很小一部分比重,另有大量资讯只要扫描二维码便可自由浏览。

推广负责人甚至做过这样的测试:连续数日密集发布长微博图片,后暂停两日再恢复发送,但点击量没有明显不同,绝大部分浏览来自墙外链接的进入。当然,与墙内做推广的账号粉丝量不是很高有一定关系,至少说明取样不充分,但该推广账号的关注者中绝大部分是为异议人士和时政资讯爱好者,也是一个基本近似于网站预期受众群体的观测面。

“其实网站最初设计这个长微博功能并非只为了在墙内推广,更有吸引翻墙的预期,不过目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推广负责人表示,就如翻墙是一种习惯,不翻墙同样也是很多大陆网民的习惯,无法定义习惯的好坏,只能判断习惯所带来的结果的优劣。自由高于一切,翻墙方能获得自由,当你说“我不需要翻墙”也能获知的时候,实际上是拒绝了自由。

本文发布在 公民立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