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学者)吴慢山:为人权捍卫者助力

——对话中国律师观察网负责人赵国君

2007年7月,赵国君和另外12名中国公民飞赴日内瓦,列席联合国人权大会,与各国人权组织负责人交流,并接受有关国际组织的培训,以探寻维护人权的各种经验。七年过去了,中国律师观察网为人权改进做了哪些事情?遇到过什么状况,目前,中国的人权状况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正在准备下一场论坛的赵国君先生。
问:那一年,你们是怎么获奖的?
赵国君:“中国人权捍卫者”并不是一个奖,在我们培训结束后的资历证书上,明确写着我们是“中国人权捍卫者”,它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因为,以民间NGO组织负责人身份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不可能是官方的指派,而是来自于国内资深的人权活动家和民主斗士的推荐,我们那一期13人(其实是15人,姚立法、胡佳因为国保警察的阻扰未能成行)应该是刘晓波和张祖桦先生推荐的,这本身也是一种承认吧。
问:中国律师观察网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成立它的目的是什么?
赵国君:是一个民间NGO, 2006年4月,在朋友和师长们的支持下,我们注册的“中国律师观察网”正式开通,也预示着律师观察作为民间组织的启动。启动之初,我们就召开了一个法律论坛,是有关纳税人权利和公益诉讼的,参与的学者很多,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都来了,话题探讨得很深入,反响也很大。
问:论坛是怎样做的?效果如何?
赵国君:首先是主题问题。当然以律师为主,但律师联系的范围很广,反应的问题也很多,遴选的标准我们确定在司法改革与人权保障上,简单地说,就是与宪政有关。从各期论坛的主题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律师的执业自由、打黑除恶中的财产问题、律师在场权、米兰达规则与警察权力、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律师组织自治与律协选举等等,律师观察成了律师们,尤其是人权律师与法律学者自由发声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异常活跃的公民论坛,在业界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备受好评。
其次是嘉宾问题。以法律人为主,但特别注重和其他学科及社会各界的联系。每次论坛都不只是法律人,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行政管理专家、历史学者等等。以2007年年会为例,我邀请的与会嘉宾居然有120人之多。张思之、贺卫方、徐友渔、周孝正、樊崇义、马立诚、展江、刘军宁等等律师、学者全来了,我现在做的论坛、沙龙已经有一百多期了,得多少人?
问:这么大的规模,当局不限制吗?
赵国君:嘉言论坛没几期,应该是第五、六期吧,国保就来喝茶了,再到最后就不是喝茶了,会场莫名其妙地不能用了,之后就是每期论坛前都会遭到干预或明令的限制,再就是会场不稳定了,有点半地下的意思了。再一个,那时候我并没有辞职,关系还在河北某税务系统,婚姻也在,国保已经到我和妻子的单位调查了,并且不止一次。单位找我谈话,限我回去上班,而我们决意要做下去,就辞了职,后来,婚姻也不保了。一些重大、敏感的日子,如两会、六四、外国政要来访,我的门前也警察上岗了,可以说,自被他们注意以来,就一直在打交道,直到今天。连国保都不无遗憾地说:你是最近几年来最大一匹黑马,不知怎么地就冒出来了,拦都拦不住。
问:一百多期论坛都做了哪些内容?
赵国君:论坛自2006年4月开启,都是以法律为主的,与人权的问题比较接近。到了2007年3月,我又有了新的思索,就是对制度设立之外的人文生态有了关注,认为仅有制度批判和制度建设还不够,还应该特别留意制度得以确立的社会情境,于是,就新开辟了一个面向律师,也是面向公众的“百家讲坛”:博闻讲坛。讲坛偏重历史文化,反不讲法律,主讲嘉宾也多是“非法”学者,如吴思、徐友渔、张鸣、茅于轼、刘军宁、周孝正、秋风、秦晖、吴祚来等等,他们从各自角度讲述“什么是我们的传统,什么是西方的普世价值”,在明晰理性的讲述与自由开放的辩论中增进新知,又于结社自由与言论自由的训练中慢慢培养公民立场、人权观念,一时成为京城著名的思想部落,影响很大。
一边是法律论坛,一边是文化讲座,直到2011年,经著名学者吴祚来介绍,偶然进入当代艺术界,遇到了一批志同道合者,又成立了“艺术独立论坛”,大家推举我做秘书长,就在艺术界做起了公共论坛。
随着论坛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和其他人权组织互相帮助,发生着联系。为妇女观察组织策划主持活动,为传知行研究所策划邀请嘉宾,为公益律师事务所出谋划策。第八期论坛借着许志永公盟三周年的机会还把当前活跃的人权组织全部聚集到一起,吴青、万延海、许志永、郝劲松等等著名的人权活动家成为嘉宾,大家共同探讨民间组织发展的经验,效果非常好。
这样,我的律师观察成了一个跨界组织,成了NGO中的一个NGO,自己策划做事,也帮别的人权组织和民主活动家做事,是一个自媒体,也是一个公共平台,很好地把言论和结社的功能组合到一起了,所以,有人说我是社会活动家,又说是NGO组织负责人,其实都对。
问:参加的人有哪些,会对什么样的人群产生影响?
赵国君:刚才的谈话里已经出现了一些嘉宾的名字,我可以给你再列一些人。
一是有社会影响力的学者:江平、贺卫方、张思之、茅于轼、袁伟时、沙叶新、钱理群、徐友渔、秦晖、刘军宁、陈志武、傅国涌、余世存、周孝正、张鸣、雷颐、朱学勤、崔卫平、张博树、吴祚来、展江、郝建、秋风等等自由民主派。
二是比较杰出的法律学者,除了江平、贺卫方,还有:张千帆、马怀德、焦洪昌、何兵、许章润、王人博、姜明安、张志铭、许志永、蔡定剑、陈瑞华、刘剑文、施正文、周大伟等等致力于司法改革的人
三是当前活跃的人权律师群体:田文昌、钱列阳、许兰亭、李霄林、张青松、张星水、浦志强、陈有西、斯伟江、张燕生、周泽、杨金柱、李方平、李和平等等,他们不但是论坛的主角,也在我生活中亦师亦友。
四是其他民权组织及独立的媒体人。如郭建梅的妇女观察、万延海的爱知行、郭玉闪的传知行、许志永的公盟,还有王克勤、刘万永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组织的活动中有名有姓的参加者超过一千人,受众达几十万人,他们大多是倾向民主宪政的学者、大学生、媒体人、律师和一批批为了争取权利而奋斗的人。这些人大多受过很好的教育,爱读书,爱思考,思想比较活跃,也比较有行动力,当然,也有一些底层的上访者和弱势群体。尤其是人权律师团体,他们成为挑战权威、谋求司法独立与政治民主的勇士,在这个论坛上最活跃,也最有力量。
未来的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政治生态的不稳定,统治阶层的超级自负,专政式的维稳会成为常态,从中可以看出法治中国的艰难面相。
2014年11月8日
 
—— 原载: 《中国律师观察网》
本站刊登日期: Monday, December 15, 2014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